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三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江苏省打造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探索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新路径”入选。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三批典型案例中,江苏打造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实践格外亮眼。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在全国树立了标杆,更以精准施策的组合拳,为破解物流成本高企的行业痛点提供了鲜活样本。省级铁水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让港口、铁路、运输企业首次实现一站式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恰似为物流大动脉安装了智慧中枢。
铁水联运搭建降本增效数字桥,科技赋能释放新动能。标准化建设是江苏多式联运的破局关键。在全国率先推进的运营服务规范、海铁联运一单制等创新,正在重塑物流行业的底层规则。当CCA一单制让货物从工厂到港口实现一单到底,当海铁班列服务质量监测体系筑起效率防火墙,看似冰冷的技术标准,实则是为企业架起通往降本增效的数字桥梁。数据显示,通过标准化建设,江苏海铁联运效率提升40%,货物中转成本下降35%,数字背后是无数企业减负增效的生动实践。
政企协同激活运输产业新动能,培育转型生力军。江苏在物流降本增效中的政企协同模式颇具示范意义。比如,建立重点市场主体名录库、开展骨干企业评优、成立发展联盟等举措,正在培育具有全链条服务能力的物流航母。又如,鼓励传统运输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转型的战略,既顺应了行业发展趋势,又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敲门行动供需对接会等创新机制,有关部门化身超级连接器,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末梢, 企业有所需,交通有所为的服务理念,正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诠释。试想一下,货物从工厂出发,通过铁路高效地运输到港口,再无缝衔接装上货轮运往海外,整个过程顺畅无阻,不仅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还降低了货物损耗风险。高效的运输效能,让运输更加畅通。
改革攻坚释放实体经济强磁场,畅通双循环大动脉。面对政策协同难、标准不统一等挑战,江苏展现的改革定力令人振奋。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区域协作的战略部署,正在将物流降本增效的江苏方案升级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区域红利。当铁路专用线延伸进产业园区,当城郊大仓基地优化城市配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重塑了产业链的空间布局。可以预见,随着多式联运体系的完善,江苏将吸引更多高端要素集聚,为实体经济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磁场,让物流降本真正成为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张建华)傲世用户注册